




《天冷就回来》
当爱人已逝,是该沉醉于心中的感情,还是该敞开胸怀、重新生活?
当理想受挫,是该向残酷的命运低头,还是该风雨兼程、抬头挺胸?
当真爱来临,是该犹犹豫豫不知所措,还是该勇往直前、大胆追求?
“这里只有天气,没有季节,我很想看看下雪⋯⋯”
“这里只有天气,没有季节,但这里有爱﹑有情⋯⋯”
当爱人小静去世,阿乐背着行囊,独自来到纽约,追求自己狂热的音乐理想。在异乡,他结识了同样来自新加坡的追梦者阿强和 Rose。于是,他们三人常聚在一起交流心得,友谊突飞猛进。在往后的一段日子里,他们之间的关系,出现了莫名的变化⋯⋯
由本地音乐巨匠梁文福所编写的一连串经典新谣歌曲串联,以及香港金牌编剧杜国威(作品:电影《如果爱》)缠绵悱恻的细腻文笔,共同为你讲述一个感人至深而又激动人心的励志爱情故事——《天冷就回来》!
日期:03 – 27.04.2014
地点:戏剧中心剧院
导演/联合灯光设计:郭践红
词曲:梁文福
编剧:杜国威
编曲:冯文甫
编舞:郭劲红
音乐总监/编曲:黄有杰
舞台设计:黄志伟
联合灯光设计:白静怡
音响设计:Shah Tahir
发型设计:林忠华
M.A.C 创艺彩妆师:Beno Lim
演员
阿乐:田伟鸿
阿强:刘晋旭
Rose:董姿彦
小静:陈淑灵
小宋:Erwin Shah Ismail
小江:谢福源
俊强:彭达文
成叔:林继修
厨房大叔:颜毓添
洗碗大婶:吴悦娟
Robert:Chad O’Brien
街舞舞员:Yumida Sumitra(Boy)
嘻哈女郎:Tiffany Tallon、Gabrielle Evelena Ferdinands
孩童:邓忱超、李阡语、叶贞芳
甲组:宋语昕、麦玛岑、麦娜宁、杨洁莹
乙组:郭亦乐、杜昀恩、杜佼恩、陈恺睿
群众:李阡语、陈珮文、叶贞芳、韩乾畴、何子详、蔡竞聪、郑伟良、康蒂丝、陈思敏、洪节华、邓忱超
每次准备演出音乐剧时,剧团大大小小的房间都派上了用场。练舞的、练歌的、排戏的、雕语言的、画布景的、做道具的、缝服装的,有时连走廊也成了暂时的工作室。几个月,几十个人,累积了几万个小时的工作成果,把戏轰轰烈烈送上台。走到了尽头,曲终人散的时候,并肩作战的伙伴们心情难免失落,剧团大大小小的房间又恢复了平静。
但不久后,这个过程在下一个戏开始排练时又再次展开。就这样,一次又一次的聚散离合一直无止境地重复着。
对一个剧团来说,每一个音乐剧都消耗了庞大的人力和物力资源,承担的风险也足以让一个团闭门歇业。但在过去的十年里,我们为什么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跳进这个“深渊”里呢?
回头看看过去“实践”所走的路,四十九年来有许多的改变,但坚持不变的是以人为本的精神——“人”是我们创作的源泉,“人”是我们做事情的动力,“人”是我们坚持的原因。一个音乐剧的创作,需要的是大量的人员,也因此成为了聚集人才、人力、人心的基地。在音乐剧创作的平台上,我们看到了难得的交流——不同生活背景、不同语言文化、不同艺术形式、不同年龄阶段、不同技术水平的艺术工作者在这个过程中互相学习、互相碰撞。我们也看到了难得的挑战——唱歌的学演戏,演戏的学跳舞,跳舞的学唱歌,大家都不务正业,但又在磨练中拼命吸收宝贵的养分。
所以,选择发展音乐剧的创作是剧团有意识、有计划、有方向的“为人服务”。
从2005年的《老九》音乐剧开始,到《天冷就回来》、《都是当兵惹的祸》、《聊斋》,《老九》音乐剧的重新创作以及《天冷就回来》的三度公演,这个音乐剧的团队日渐成形、成长。无论是负责基础工作的创作班子,在台上发光发亮的表演人才,扶持制作的行政及后台人员,或是走进剧院的观众朋友——人,都逐渐地在学习,能力也逐渐地在提高。虽然音乐剧源自于西方剧场,但这一出出的作品让我们的演员发掘属于我们的表演风格,让我们的观众认识到我们的剧场,更让我们不断地自问:到底什么才是属于我们的音乐剧?
现在,《天冷就回来》又站在舞台上。能够三度演出,不能没有杜国威和梁文福的支持和信任。可贵的是团队中还有不少参与两、三次演出的伙伴:当时的市场行销员是今天的监制,当时的键盘乐手是今天的音乐指导和指挥,当时的舞台助理是今天的联合灯光设计。在台上,刘晋旭和陈淑灵这两个2007年的原班演员,今年承担了阿强和小静这两个主要角色,田伟鸿和董姿彦更是从原创阿乐和 Rose 这两个核心人物开始,一直不断的深化和提升他们的表演和诠释。
虽然是第三次演出,我们还是回归到起点,重新寻找创作的冲动,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,尝试说故事的各种可能性。我们还是一样重视每一个步伐,珍惜每一个发现,享受每一刹那的灵感。除了这一群“老鸟”,这次的《天冷就回来》也带上了好几个“新鸟”,让更多的伙伴能够参与这样的创作过程。
过去的七年里,大家都成长了许多。
有学生选择了剧场的道路,有业余走进了专业的队伍,有单身的结了婚,有成家的生了孩子,有失去挚爱的亲友的,有出国离家又回来的,也有离家决定不回来的⋯⋯我们一起成长了许多。
过去的七年里,我们找到了许许多多志同道合的朋友——《天冷就回来》给了我们无数的挑战,激发了我们创作的韧性,让我们付出精力和奉献热情,不知不觉的也把我们组成了一个大家庭。
这个大家庭,当然少不了林燮毅。在我们的音乐剧路程上,燮毅劳苦功高。台下,他是很多人的声乐老师,引导着、激励着大家把歌唱得更精彩、更生动。台上,他令人心醉的歌声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。今年,这个家庭聚会少不了他——当观众席的灯渐暗,台上的歌声响起时,燮毅会陪伴着我们一起用心说故事⋯⋯
一件有意思的事情,碰到了一群有意思的人,可以变得更有意思。
《天冷就回来》就是这么一回事。
在观众席中,也有许多伴着我们走了七年的朋友们,也许还有很多第一次和我们结缘的朋友。无论如何,也欢迎你加入这个大家庭,继续和我们一起说故事,听故事。
天冷⋯⋯我们都回来了⋯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