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珍藏
重温实践剧场多年以来的声音和影像

28.11.2020, 1:30am - 6:00am
影音记录
1970年代音乐和照片记录
相声《送票》(1973)
由新加坡文化奖得主及编剧韩劳达,为南方艺术团晚会节目所编写创作的相声《送票》,是他的第一部相声作品,由郭宝崑和何镜光担纲演出,在1973年12月于维多利亚剧院首演。而在过程中,郭宝崑也密切地与韩劳达讨论关于剧本的修改,协助剧本更趋完善。自首演过后,这部作品更曾多次被其他剧团搬演,并受邀至世界各地巡回演出。《红花。亚答》(1982)
这是由实践艺术学院所呈现的舞蹈话剧晚会。在学院的学员当中,除了少数把表演艺术当成专业来进修的学员之外,其他多是业馀性的学习,大多数学员每个星期仅能上一、两小时的课程。尽管如此,我们还是设法在每年安排至少一次公开演出,让大家有机会上台。因为我们相信,学习表演艺术,最重要的还是要在观众面前实践。此外,不论是舞蹈或戏剧演出,我们采用了优秀的国外作品,更同时鼓励本地创作,推动学员们共同参与创作。而也因为这些种种原因,学院的演出经常是具综合性质的:高年级和低年级班级、成人学员和孩童、国际与本地节目联合上演。你会断定这是“多姿多采”,还是“参差不齐”?那就看你的品味如何了!
《棺材太大洞太小》(1985)
在祖父的葬礼上,一名长孙面临着两难的尴尬局面——祖父那口又巨大又华丽的棺材,装不进政府坟场标准规划的坟洞。这名长孙是要在遵守政府法规体制或遵循祖父遗愿之间做出选择?还是他有足够的能力,找到摆脱这个困境的方法?《棺材太大洞太小》是新加坡文化奖得主郭宝崑备受好评,并多次受邀演出的代表作之一。本剧更多次被改编成不同语言的版本,在世界各地演出。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个由林继堂演出,郭宝崑首部以英文创作的开创性作品!
《放火的人》(1987)
一对夫妇在火患频频发生的城里严加防范,
却为什么又会心甘情愿把放火的人
引入家里,并奉为座上宾?
那么聪明,又那么愚蠢!
那么好笑,又那么可怕!
对白是睿智、幽默的巧妙结合!

28.11.2020, 7:30am - 9:30am

《女娲》(1988)
从抟土造人,到鍊石补天,被视为中国大地之母的女娲所拥有的智慧和勇气,启发了无数艺术工作者和创作者的灵感。
源自中国古代神话的现代舞剧,《女娲》是新加坡首部全长现代舞作品。由1988年新加坡艺术节委托创作,舞蹈大师吴丽娟编舞,这部传奇性的作品集结了来自音乐、舞蹈和视觉艺术的顶尖人才,首度开启跨领域的整合性艺术创作。整部作品由来自八个舞团共54名舞者、50名合唱团成员和一支完整编制的华乐团共同完成。
28.11.2020, 7:00pm - 8:00pm

儿童舞剧 (精选片段)
“艺术教育对孩子最重要的是——它是文化的一部分。文化传递了一个国家最基本的‘道’:方向、道路、价值。文化艺术的教育,更注重的是人格的成长。”
—— 吴丽娟
和我们一起欣赏儿童舞剧年度展演的精选片段:
- 《谁家的蛋?》(1986)
- 《卖火柴的小女孩》(1989)
- 《美猴王》(1990)
- 《神奇布娃娃》 (1991)
- 《丑小鸭》 (1995)
29.11.2020, 1:30am - 8:00am
影音记录
- 实践剧场及其创办人的新闻报导和访谈(1981~2002)
《唵》(1990)—— 精选片段
艺术家的疯癫
莫过于此:
人说不可能的
他偏说可能
加点耐心
他说奇迹照样会出现庆祝实践表演艺术学院25周年,《唵》呈现了由吴丽娟与林秀伟(云门舞集,台湾)编舞创作的四部作品。
《灵戏》(1998)
灵戏取材自新加坡杨厝港的日本人公墓。透过埋葬在公墓中背景各异、身份悬殊的日兵、将军、妓女、诗人和小民所集成的一个奇特的魂灵格局,切入战争和记忆,并以寓言和游戏方式,营造一个宏大的思考空间。是目前新加坡最重要,也最有代表性的剧作家郭宝崑十多年来,在戏剧风格和方法的探索过程中一次集大成的演绎。《郑和的后代》(1995)
一群年轻人,或许是戒毒所里一群就将释放的年轻人,为了表示欢庆得到准许举行一个晚会。还决定用郑和的故事编一串表演节目。郑和是历史,更是传奇、神话。六百年前七下西洋的太监水师大帅,在六百年后的青春男女心目中是怎么回事?
我们知道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从苏州刘家港出发的;我们也知道今日工商巨子北上投资,焦点在苏州工业园。祖宗和后裔,过去和现代的关系错综复杂,太监与常人的关系更其微妙。
《郑和的后代》怎么理清这些关系?请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个过程吧。
《吴君如和你和我和她》(2004)
姓名:吴君如
年龄:不详
身高:一般
特徵:不爱说话、忽隐忽现、情绪化、善变你和我和他在 等 找 焦急寻找吴君如。是你的儿时玩伴,或是我的老伴,或是他的伙伴。不知道要怎么找,谁能帮帮忙?要是没有照片能找到吗?不记得吴君如是几时失踪的,还能找到吗?如有发现,请通知你,我或他。谢谢大家!
一位住在老人院的失忆症患者,收到一封署名着“吴君如”的神秘邮件。在这里似乎没有人认识他,也没有人知道他和他们有什么样的关系,但那些早被人们遗忘的记忆却一一浮出水面。由导演郭践红带领三位演员,进行以文本为基础的共同创作,并设计出会随着角色与剧情推进而不断变化的舞台场景,营造出超现实氛围。邀请观众一同探索记忆中那些看似稍纵即逝、微不足道的瞬间。当这些深埋在内心深处的记忆重现,究竟会发生什么?

29.11.2020, 10:15am - 11:00am


《小问号和移山人》 (2019)
畅游在古灵精怪的音乐剧中,解答心中的“大问题”!
从前有一座村庄,被一座高山阻挡了通往其他地方的去路。有一天,村民愚公决定要把这座山移走,并且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作为祖训交付给他的后代。然而,不管他的后人多么的努力,这座山仍然屹立不倒!他们丢下铲子,开始思考:有没有其他的方式可以克服这项挑战?为什么一开始要移山呢?
实践剧场获奖的《小问号》系列以全新的第三部曲全力出击!借成语故事《愚公移山》为创作灵感,这部阖家共赏的亲子音乐剧,邀请年轻的观众探索批判性思考的重要性,以及盲目服从的危险。
我们再次集结了编剧黄素怀、导演郭践红、作词人小寒及作曲人黄有杰,幽默古怪的故事结合原创音乐,加入剧场式的互动环节,欢迎大、小朋友一起走进剧场,观看这部标志性的亲子音乐剧!
29.11.2020, 11:00am - 12:00pm
《游。戏》 (2015)
嬉戏。好玩。游戏。
这些元素,在我们日益机械化的日常生活中,几乎丢失了。
不知不觉中,工作成为了成年和责任感的代表。而游戏这个概念,反而成了幼稚和浪费时间的代名词。
《游。戏》这一部剧在于重新发现自己游戏的自由,并设法找到如何将我们周围的一切视为游戏:目的不在胜负,而是享受游戏的每一刻;目的不在成败,而是发现无限的可能性…大笑、呐喊、奔跑、玩耍、哭泣…倾听。
在寂静中,是什么声音在说话?
呼与吸之间,播放的是什么音乐?
和我们一起游戏,找到其中的音乐。
《游。戏》是一部由4位演员在声音和音乐的环境中,进行的肢体演出。演出由郭劲红执导,艺术装置由平面设计师王月灯创作。


29.11.2020, 12:15pm - 1:30pm

《一桌二椅》
一桌二椅。在有限的规则中,释放无限的创意。
在传统京剧里,透过一张桌子和两张椅子就能变换出各式各样的舞台场景。而在实践剧场《一桌二椅》实验系列,这三件再基础不过的家具,也为大胆的实验、整合性的艺术创作和跨文化的交流,提供了足够的结构。
本节目选自实践剧场《一桌二椅》实验系列的六部作品,跟着我们一同发掘“一桌二椅”的无限可能吧!
29.11.2020, 5:00pm - 5:45pm
影音记录: 预告片
随着媒体与大众传播的发展日新月异,我们接触观众的方式也不断进化!在过去的二十年来,实践剧场透过越发精致的视频内容创作,逐渐提升行销能力。从能够激发观众对于新制作好奇心的初次亮相,到带领观众一窥彩排过程的幕后花絮,这些视频充分证明了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,当拥有足够的原创力,依然能达成不同的目标。跟着我们一起重温实践剧场历年的宣传片,看看那些视觉效果如何演变发展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