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宝崑全集 ① 华文戏剧(1960/1970年代)
$20.00
1965年,戏剧大师郭宝崑与舞蹈家吴丽娟共同创办新加坡表演艺术学院。时值新加坡独立,郭宝崑以深具社会意识的首部戏剧作品,反映当时社会及经济各层面的改革;然而,该作品最后未获当局批准演出。
剧本:
《喂,醒醒!》(1968)、《挣扎》(1969)以及《诗歌、短剧晚会》(1969)部分作品(当时《挣扎》在首演前两周被迫禁演,以紧急改编而成的《诗歌、短剧晚会》替换演出)。
$20.00
1965年,戏剧大师郭宝崑与舞蹈家吴丽娟共同创办新加坡表演艺术学院。时值新加坡独立,郭宝崑以深具社会意识的首部戏剧作品,反映当时社会及经济各层面的改革;然而,该作品最后未获当局批准演出。
剧本:
《喂,醒醒!》(1968)、《挣扎》(1969)以及《诗歌、短剧晚会》(1969)部分作品(当时《挣扎》在首演前两周被迫禁演,以紧急改编而成的《诗歌、短剧晚会》替换演出)。
本书侧重收集郭宝崑对剧艺发展的观察、对文化和艺术探索的思考性文章。 对于郭宝崑戏剧的理解,人们多数认为郭宝崑的文化与社会理念和他的批判态度,以他在1976年到1980年在内部安全法令下被拘禁为分...
本书侧重收集郭宝崑对剧艺发展的观察、对文化和艺术探索的思考性文章。
对于郭宝崑戏剧的理解,人们多数认为郭宝崑的文化与社会理念和他的批判态度,以他在1976年到1980年在内部安全法令下被拘禁为分界,前后有相当的差异。不过,从本卷所收录的几篇珍贵的1960年代后期的评论中,读者会发现,差异可能并没有如想象中那么大。尽管这些早期文章中的某些表述方式与1980年代以后的评论不同,郭宝崑后期较为人们所熟悉的戏剧观与文化观,竟然大部分在1960年代就已经有所展现,而且思路与态度是一以贯之。
身为新加坡杰出的戏剧大师,郭宝崑所留下的文化资产不仅只有他的戏剧作品。 郭宝崑在其一生当中,形塑了自己独有的人文观点;并透过持续不断的教育和丰富的艺术文化活动,影响了无数的戏剧从业者,以及专精于...
身为新加坡杰出的戏剧大师,郭宝崑所留下的文化资产不仅只有他的戏剧作品。
郭宝崑在其一生当中,形塑了自己独有的人文观点;并透过持续不断的教育和丰富的艺术文化活动,影响了无数的戏剧从业者,以及专精于不同文化领域的知识分子,其中更包含一些位于统治阶层的社会精英。
本书主要收录郭宝崑针对自己和他人创作所撰写的评论,是一份对于这位重要文化“推手”——郭宝崑的任何研究都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。
一扇从未上锁的门 一栋存在已久的房子 一群各怀秘密来自新加坡不同历史时代的女人 突然,敲门声响起⋯⋯ 《她门》是一部...
一扇从未上锁的门
一栋存在已久的房子
一群各怀秘密来自新加坡不同历史时代的女人
突然,敲门声响起⋯⋯
《她门》是一部结合多种语言的戏剧作品,以八位女性角色作为全剧主轴,透过荒诞的喜剧手法展现各式各样的身分象徵,包含像是红头巾、中国新移民、Sultan Iskandar Shah 王妃和尼姑等具有指标性的人物,为新加坡历史上的女性们发声。
身为典型新加坡人的编剧刘晓义与林志坚,合力展开对话,直言不讳地提出关于性别、社会期望与国族认同多元交错议题的深刻观察。
本书为实践剧场庆祝五十周年特别出版。
郭宝崑在未经审判的情况下,被囚禁了四年半;直至1980年被释放后,立刻再次投身戏剧作品的导演、制作和写作。从过去以社会政治批判为主的特性,转变为全新创作挑战和戏剧风格的探索。透过对生活现况的反思与批判...
郭宝崑在未经审判的情况下,被囚禁了四年半;直至1980年被释放后,立刻再次投身戏剧作品的导演、制作和写作。从过去以社会政治批判为主的特性,转变为全新创作挑战和戏剧风格的探索。透过对生活现况的反思与批判,郭宝崑的戏剧作品展示了一种深沉的人文关怀。
剧本:
《萍》(1982)、《小白船》(1982)、《棺材太大洞太小》(1985)、《㗝呸店》(1986)、《Actors and Singers》(1986)、《单日不可停车》(1987)、《傻姑娘与怪老树》(1987)、《我要上天的那一晚》(1988)、《寻找小猫的妈妈》(1988)
评价
目前还没有评论